編者按:70年風雨兼程,70年滄桑巨變,回首新中國的非凡歷程,無數(shù)奮斗者兢兢業(yè)業(yè),立足平凡崗位,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貢獻著自己的力量。9月25日,全國“最美奮斗者”名單出爐,湖南16個名字閃耀其中,他們是時代風云的見證者,祖國發(fā)展的開創(chuàng)者、建設者,也是湖南人民的驕傲、瀟湘大地的榮光。即日起,紅網(wǎng)推出“最美奮斗者”系列報道,展現(xiàn)不同歲月里,三湘兒女埋頭苦干、銳意進取的追夢身影。
鄭培民。
(紅網(wǎng)時刻記者 王義正 長沙報道)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p>
鄭培民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奮斗的初心和使命,也用他的一生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無盡的精神養(yǎng)分和鮮明的前行參照。
作為中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的鄭培民有一個外號叫“三民書記”,愛民、親民、一心為民,這是所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共性,鄭培民領悟得很透徹,實踐得也很徹底。在湖南乃至全國,鄭培民的名字與楊善洲、任長霞、孔繁森、焦裕祿等等一起被傳頌、被懷念。
心中有人民
省委辦公廳巡視員趙強是鄭培民擔任湘西州委書記時的秘書,據(jù)他回憶,在擔任湘西州委書記時,鄭培民的車里常備著被子,因為他經(jīng)常帶著司機和秘書到下面縣里去,有時候半夜也回不到吉首,就只能在車上湊合一夜。
有一次半夜11點多趙強被叫了起來,保靖縣發(fā)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客車側翻,5人死亡、20多人受傷了。鄭培民帶著趙強和司機3個人在接近零點的時候出發(fā)去現(xiàn)場,到了現(xiàn)場已經(jīng)是凌晨兩點多了,所有人都十分驚訝,都這么晚了,州委書記竟然來了。
“事后我問過鄭書記,為什么那么晚了還一定要去。鄭書記告訴我,那是群眾最需要他的時候?!壁w強后來明白了,到了現(xiàn)場就能讓大家感到安心。
“發(fā)生任何事,領導務必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這是鄭培民書記經(jīng)常講的工作原則。”曾任中共湖南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的張國驥告訴紅網(wǎng)時刻記者。
湘西是湖南最窮的地區(qū)之一,為了盡快解決群眾的溫飽問題,鄭培民在那里大力推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并且經(jīng)常下田示范。爬過湘西最難爬的山,走過湘西最難走的路,去過湘西最窮的村子,住過湘西最窮的人家。
在湘西兩年多時間,鄭培民跑遍了湘西全州218個鄉(xiāng)鎮(zhèn),住過30多個鄉(xiāng)鎮(zhèn)。除去在省里開會、辦公需要的時間,在“開門見山”的湘西,這是一個沒有機會喘息的數(shù)字。
妻子楊力求去湘西看他,一進屋,地上扔的是一雙沾滿泥巴的膠鞋,唯一一套出國考察時置辦的西裝,在柜子里被蟲蛀滿了洞。他攔住要幫他刷鞋的妻子:天天都要穿,一出門,還是要沾泥的……
肩上有責任
趙強回憶起一件往事,至今仍有些難以忘懷。那時鄭培民剛到湘西不久,調(diào)研后發(fā)現(xiàn)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力供應單一依靠小水電站發(fā)電,到了旱季往往會電力供應緊張。
電是現(xiàn)代工業(yè)的糧食,沒有電工業(yè)就得不到發(fā)展,不能發(fā)展工業(yè),社會經(jīng)濟建設就無從談起,所以在湘西引進大電網(wǎng),改變湘西供電依靠小水電站的格局,是迫在眉睫之舉?!澳菚r候有一個背景,當時湘西是全國小水利發(fā)電布點的重點支持地區(qū),國家也的確在湘西投入極大?!壁w強告訴紅網(wǎng)時刻記者,要想在湘西改變原有的供電格局,一方面要在地方上形成共識,另一方面還得到國家部委的同意和支持。
為此,鄭培民帶著趙強專門去了北京,當一個司長看到關于改變湘西小水電供電格局的報告時,并不是很贊同這一設想。趙強至今回憶起這件事都有些感慨,他當時以為鄭培民書記會放棄,“硬來,是有些冒險的”。
但沒想到的是,為了湘西的發(fā)展,鄭培民沒有放棄,而是反復做工作,讓自治州的意見得到了統(tǒng)一。多次說明情況后,國家部委考慮到發(fā)展大局也終對這一做法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如今再看湘西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這項改革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來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埋頭苦干’?!睍r隔多年,鄭培民在湘西自治州干部大會上講的這句話仍被很多人銘記。
鄭培民剛主政湘西時,貧瘠的湘西每逢青黃不接時,全州有三四成百姓面臨斷糧之危,政府不得不從外地調(diào)糧應急。為此,自治州開始推廣“雙兩大”地膜玉米種植新技術,這是一種需要長時間彎腰,在豆腐塊大小方格周圍擺兩株苗的累活。
作為州委書記的鄭培民不是坐在辦公室指揮,而是自己下田帶頭示范。1992年,在連續(xù)幾天的勞作后,他一腳踩空,仰面摔下了三米多高的田坎,摔成了腦震蕩。
而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湘西的糧食開始能夠自給自足。
湘西鳳凰縣火爐坪村曾是鄭培民擔任省委副書記時的聯(lián)系點,火爐坪村黨支部書記龍玉虎至今仍然記得鄭培民到火爐坪時的情形,“我陪著他去農(nóng)戶家里,他揭開了鍋蓋看看我們吃什么,還留下來和我們一起吃飯,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飯菜,晚上就住在農(nóng)戶家里?!?/p>
而在湖南常德地區(qū),人們記憶中的鄭培民,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省委領導,而是和他們一起扛沙袋、堵缺口的抗洪戰(zhàn)友。
使命在肩頭,責任在心頭。鄭培民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
為官有清廉
1992年10月,鄭培民從湘西自治州黨委書記調(diào)任湖南省副省長,1995年10月鄭培民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正式成為湖南省的主要領導之一。
在這期間,張國驥無疑是接觸鄭培民時間最長的人之一。作為鄭培民的時任秘書,張國驥對鄭培民有著極為真摯的感情?!八褪俏业念I導,但同時更像一位好老師、好兄長、好朋友?!睆垏K回憶說,“鄭書記為官為人優(yōu)點特點很多,但我覺得他有兩點是特別突出的,一是他為官為人的高潔,一是他為官為人的寬容。”
在卸任鄭培民的秘書后,他曾為鄭培民的為官為人做過總結: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張國驥后來請了一位書法家,將這兩句詩寫了下來送給了鄭培民。這也是他作為鄭培民的秘書,送給領導的唯一一件禮物。
“這次回湘潭度春節(jié),我謝絕了辦公室派車送我的盛情,同時謝絕了辦公室要為我報銷路費的好意。堅持自費回家,往返火車票近80元。自己掏腰包,有人講我太板,我想,寧肯自己吃虧,對自己嚴格要求,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自覺做到的。”
從20世紀80年代起,鄭培民就先后擔任市委書記、州委書記、副省長、省委副書記,又曾長期分管全省農(nóng)業(yè)、文教、政法和黨群工作,可謂位高權重。但他卻總強調(diào),“情濃錢淡,永葆清白”“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次,一位同志到其家中做客,順手饋贈了一筆錢。妻子楊力求堅退未果,送到了鄭培民的辦公室。鄭培民當即跟其領導聯(lián)系,要到該同志的電話號碼,通知其到自己的辦公室來。次日上午,在辦公室將這筆錢退還給了該同志。
在鄭培民去世后,組織上曾派人整理他的遺物,見到了他留下的幾十個筆記本,分為工作筆記、日記和備忘錄。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寫得清清楚楚。
“在吉首給兩個孩子分別定做了一套羽絨上衣,這是我給孩子買的東西中最大的一次,計247.61元,不占企業(yè)的一點便宜?!?/p>
這是鄭培民日記中的另一段日記,彼時,他是時任湘西自治州州委書記。
逝者已矣,生者追兮。鄭培民雖然已經(jīng)遠去,但鄭培民為人民群眾奮斗奉獻的精神卻一直在深遠地影響著我們。
寧建君是湖南省委辦公廳的一名年輕黨員干部,他告訴紅網(wǎng)時刻記者,“第一次看到鄭培民的名字是在公務員考試的復習資料上,其中‘位高無傲氣,權重有清廉’的評語讓我印象深刻?!?/p>
也正是從那時起,鄭培民的高大形象,成為了寧建君心底的學習標尺?!班崟浀哪欠N為民、愛民的精神,這種始終為了人民群眾的福祉奮斗的初心,是我們所有黨員干部應該學習和發(fā)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