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言潤天山——走近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院長莊仕華
溫常青 攝
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3月1日在京召開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五十周年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雷鋒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是一座永放光芒的燈塔,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要繼續(xù)深化拓展學雷鋒活動,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引導和激勵人們胸懷理想、腳踏實地,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座談會上,中央文明委授予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院長莊仕華“當代雷鋒”榮譽稱號。
截至2月20日,他和他的團隊創(chuàng)造了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120640例無一失誤的醫(yī)學奇跡,300多例疑難雜癥手術全部成功,先后有7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長年為各族群眾送醫(yī)送藥,39年行程80多萬里,相當于繞地球10圈,巡診近百萬人次;
義務幫助19家偏遠貧困農牧區(qū)醫(yī)院改善醫(yī)療條件,培養(yǎng)120名技術骨干,幫助580多位患者脫離了貧困……
莊仕華,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院長,一個平均每天做20多臺手術的將軍院長,一位扎根邊疆傾情奉獻39年的共產黨員。他把治病救人的職業(yè)當作為民造福的崇高事業(yè),把救死扶傷的手術臺當作傳承雷鋒精神的大舞臺,用滿腔的赤子情懷,守護著各族群眾的健康幸福,架起了黨同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近日,記者走近莊仕華,去感受他的仁心妙手、大愛無疆。
作為軍醫(yī),陣地就是手術臺——
“多做一臺手術,就能多為一個患者解除痛苦,這是最想干、最幸福的事情”
“呼吸驟停!”“心臟停跳!”
2012年12月12日,武警新疆總隊醫(yī)院肝膽外科中心氛圍異常緊張,病人家屬焦慮地在樓道內走來走去。手術臺上,肝膽外科專家緊盯著心跳顯示屏。主刀的莊仕華卻異常鎮(zhèn)定。5個多小時的手術中,莊仕華和醫(yī)護人員先后化解了呼吸驟停、心臟停跳等險情,手術成功時,莊仕華腳上的布鞋已被汗水打濕。
這是莊仕華帶領團隊創(chuàng)造12萬例手術無一失敗的紀錄后,又一次直面醫(yī)學上的挑戰(zhàn)。
12萬例手術無一失誤、300多例疑難雜癥手術全部成功、137個獎杯和功勛章,從一名普通衛(wèi)生員成長為一名將軍醫(yī)生,在每個崗位上,莊仕華都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在莊仕華的手術記錄中,上有102歲的老人,下有1歲多的孩童。每天,他就像上緊發(fā)條的鐘擺,不知疲倦。他常說,多做一臺手術,就能多為一個患者解除痛苦,這是他最想干的事情。
在他的心里,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2009年7月6日,莊仕華被授予武警專業(yè)技術少將警銜。授銜儀式一結束,莊仕華就直奔機場飛回烏魯木齊。8個小時后,他出現在了醫(yī)院手術室。那一夜,他為15名各族群眾成功實施了手術。
擔任院長后,不管院務工作多么繁重,莊仕華都堅持每天用3個多小時逐個查一次病房,用4至6個小時給病人做手術。在他的帶領下,醫(yī)院肝膽科從過去一間病房4張床位,發(fā)展到80間病房260張床位,成為新疆和武警部隊肝膽外科中心,連續(xù)20年被評為先進科室,2次榮立集體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