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體驗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數字展項“歲時節(jié)慶交互軸圖” 廣州市文化館供圖
在文旅場景中,“沉浸式”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詞匯。處處沉浸、時時沉浸甚至成了許多文旅產品的標簽。對于文化館這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做到“沉浸式”有多大價值,怎樣做出特色化的沉浸式體驗?近日,在2024年中國文化館年會“沉浸新體驗,塑造公共文化新未來”專題交流活動上,文化館行業(yè)工作者、專家學者和社會力量代表對此展開深入探討交流。
適應新形勢 把握新機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加快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新形勢”“優(yōu)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fā)展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
“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推進沉浸式體驗建設正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生動實踐?!蔽幕吐糜尾咳珖参幕l(fā)展中心(簡稱“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尹壽松認為,目前政策的“天時”、行業(yè)探索的“地利”、社會參與的“人和”,為文化館探索沉浸式業(yè)態(tài)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要充分利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以高質量文化供給滿足群眾文化生活新需求。
2023年,發(fā)展中心聯動多方啟動了“沉浸城市故事會”項目,今年4月又開展了“一城一故事·沉浸新體驗”沉浸城市故事會劇本征集活動,鼓勵全社會優(yōu)秀劇本創(chuàng)作者參與沉浸式文化活動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賦能文化場館沉浸式空間建設,同時,加速推進沉浸式體驗培訓指導和理論研究等工作,不斷豐富沉浸式體驗建設內涵,探索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參與感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此過程中,包括文化館在內的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機構深化沉浸式體驗探索,涌現出不少亮點。
擁抱新技術 探索新業(yè)態(tài)
近年來,以文化館為代表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將沉浸式體驗作為服務新目標,將新技術作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的新引擎,多措并舉豐富沉浸式體驗產品和服務。
河北省群眾藝術館著重探索沉浸式空間設計,建設“燕趙有形”主空間、“燕趙有聲”小劇場和互動式研學課堂?!啊嘹w有形’重在視覺體驗,‘燕趙有聲’突出聽覺體驗,希望人們能在數字影像技術和AI技術的輔助下享受沉浸式的視聽體驗,充分感受燕趙文化的魅力?!焙颖笔∪罕娝囆g館館長解欣說。
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演藝、沉浸式游園、沉浸式IP互動體驗……近兩年,廣東省廣州市文化館通過策劃組織沉浸式活動頻頻“出圈”。
“全民藝術普及和傳統(tǒng)文化類活動都運用了‘沉浸式思維’。如非遺展示季按照賞、聽、學、購、娛的思路將群眾文化活動與非遺、旅游深度融合,充分發(fā)揮文化館的組織優(yōu)勢;沉浸式游園活動引導市民、游客根據原創(chuàng)劇本與角色互動,分享民俗知識?!睆V州市文化館副館長黃燕介紹,這些沉浸式活動需要大量新場景,僅靠文化館的力量難以構建,因此,該館格外重視社會力量的參與。
“沉浸式活動中的文藝匯演、部分場館運營、配套服務提供及文創(chuàng)開發(fā)等,都是文化館與社會力量合作完成的。我們也從中孵化了許多優(yōu)質服務供給方?!秉S燕坦陳,共建共享是長線工程,還需政策支持,不斷完善評估體系和監(jiān)督制度。
對于河南省安陽市文化館而言,沉浸式體驗是在資源共用、合作共建、主客共享中逐漸達成的?!拔覀冎鲃优c全市各大景區(qū)和各類文化空間合作,以項目策劃、劇本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選派演藝隊伍等方式共建沉浸式項目。”河南省安陽市文化館館長馮敏介紹,文化館組織了“賡續(xù)殷商文化,箏樂傳承經典”、青年藝術志愿者進景區(qū)等活動,用可體驗的安陽故事吸引市民、游客深入了解安陽。
著眼于人 落腳于人
近年來,文化館行業(yè)在沉浸式體驗建設方面的實踐更深入、成果更具象。無論何種形式的探索,其“著眼于人,落腳于人”的本色不變。新時期,文化館的“沉浸式”也保持著腳踏實地的風格。
中國移動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張學偉認為,文化創(chuàng)意是沉浸式新業(yè)態(tài)構建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其底色源于地域文化。文化館應充分挖掘和提煉文化符號,講好城市故事、提升文化濃度。同時,要構建沉浸場景、提升體驗深度、開展劇本活動、提升互動程度。
“文化館運用技術手段,要達到從‘新型’到‘新質’的轉變。”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主任葛勇認為,混合現實、空間計算等技術的出現,不僅讓人們可以在現實中與藝術作品交流,還可以在虛擬時空“走”到藝術作品中?!俺两綐I(yè)態(tài)不僅需要良好的技術條件,還需要劇本、創(chuàng)意的支撐?!备鹩抡f。
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服務聯盟主席代旭說:“沉浸式項目建設需要社會力量的深度參與,建議文化館與平臺型機構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文化館可圍繞更新空間、創(chuàng)作劇本、策劃活動、融入地方文旅項目等方面發(fā)力,豐富沉浸式服務業(yè)態(tài)。(作者: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