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志愿,扎根基層,潤物無聲。
在福州市鼓樓區(qū),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女性,無論在街頭巷尾,還是在市場周邊,無論在小區(qū)院內(nèi),還是在十字路口,到處都有她們忙碌的身影,搞排查、做宣傳、貼海報、站卡點……她們不畏寒冷、不懼風險、不辭辛苦、沖鋒在前,她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愈是國家危難之時,愈要有人挺身而出。她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巾幗志愿者”。
今天,福州市鼓樓區(qū)委文明辦以圖為媒,看圖說話,記錄下巾幗志愿者“最美的樣子”。
巾幗志愿者:居民志愿者,65歲的鄭四妹。
巾幗志愿者:福州鼓樓區(qū)軍門社區(qū)工作人員,鄭海霞。
街頭響起“大喇叭” 奏響防疫最強音
“勤洗手,多通風,勤消毒……”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疫情期間,在福州北后街沿路的小區(qū)、街道,常能遇見一位滿頭銀發(fā),手舉高音喇叭的花甲老人,邊走邊放著防疫宣傳科普知識。她就是今年65歲的鄭四妹,已經(jīng)退休十來年的她,是鼓樓區(qū)華大街道的一名老住戶。別看鄭四妹已頭發(fā)花白,可精神頭不錯。一聽說九彩社區(qū)防疫需要志愿者,她立刻就報了名,天天戴著口罩,穿著志愿者紅馬甲,手里拿著一把高音大喇叭,開始一天的志愿服務。這些“標配”一看便知是她來了?!袄习?、兒子都支持,就是要我做好防護。”鄭四妹說,她最希望的,是記憶中那條人流熙攘、充滿煙火味的小巷能快快歸來。
巾幗志愿者:黨員志愿者,鄭榕琛。
“小紅牌”引導文明交通成靚麗風景線
近來,電動車換牌成了福州市民們的頭等大事,但不少市民對換牌事宜尚不夠了解。為助力文明城市交通,引導市民群眾有序參與電動車更換牌,鼓東街道打造“家門口”志愿服務品牌活動。在各大路口凝聚巾幗之力,涌動一抹感動人心的“志愿紅”——她們是巾幗志愿者,烈日之下,舉著文明交通“小紅牌”文明提示語,將責任二字始終“置頂”。通過向過往路人及附近居民分發(fā)《致廣大市民的一封信》等電動車換牌宣傳單頁,引導市民到中山紀念堂或閩江飯店前的電動車換牌點進行上牌,為深入推進文明交通整治提升專項行動,貢獻一己之力。
巾幗志愿者:福州鼓樓區(qū)東大社區(qū)書記,鄭麗玲。
巾幗志愿者:樹兜社區(qū)工作者,蘇輝。
80后女社區(qū)書記“疫”路撐起一片天
鄭麗玲,是福州市鼓樓區(qū)東大社區(qū)的一名80后社區(qū)書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轄的東大社區(qū)取得“零感染”的戰(zhàn)疫成果,與她竭盡心力的志愿服務工作分不開。戰(zhàn)“疫”關(guān)鍵時期,東大社區(qū)曾隔離對象近400人,送外賣、送快遞、扔垃圾等都需要志愿者協(xié)助,鄭麗玲二話沒說,引領社區(qū)的巾幗志愿者們加班加點,用60多個日日夜夜的早出晚歸,24小時的手機保持暢聯(lián),以全天候式的服務保障了群眾的生活、讓居民宅的住、安下心。她還志愿為困難群眾送口罩、送菜、送衣服。居民由衷地稱許她是一線暖民心的“好書記”。
巾幗志愿者:居民志愿者,66歲的楊清弟。(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福州市鼓樓區(qū)文明辦)
退而不休“夕陽紅”甘當一方“守門員”
陳愛金,東街街道大根社區(qū)新大都居民,福建省第二批五星級志愿者。雖已63歲高齡,但只要街道和社區(qū)有需要,她從來義不容辭。十余年,她堅持參與街道和社區(qū)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今年2月1日,大根社區(qū)發(fā)出志愿者征集令以來,陳愛金響應號召,奮斗在防疫前線。為不增加社區(qū)負擔,她還自備口罩。女兒念及母親腿傷未愈,且擔心老人年齡大了,抵抗力低,反復勸阻。陳愛金反而安慰兒女說:“孩子,國家有困難,我得上呀!我能行,我想一起守護我們的家園!”
無獨有偶,來自南平、今年66歲的志愿者楊清弟,已經(jīng)在福州鼓樓生活了二十多年。談起為什么來當志愿者,楊清弟說:“我沒上過學,也說不來什么,可是老公告訴我,要‘一方有難,八方支持’?!薄绑w溫正常,謝謝?!币咔槠陂g,楊清弟志愿堅守在馬王廟巷口,為每位進入的社區(qū)居民,測過體溫才放心放行。社區(qū)里組織端午節(jié)包粽子活動、文明城市需要志愿者,她都愿意參加,也樂意搭把手?!跋M咔樵琰c過去,我也會守到那一天?!彼χf道。
讓我們向每一位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平凡而偉大的巾幗志愿者們深深致敬,夜將盡朝可期,愿日月無恙、你我安康;冬已去春已來,愿祖國繁榮、人民康泰?。ǜV菸拿鬓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