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鳳英,女, 1943年12月生,陜西省柞水營盤鎮(zhèn)營鎮(zhèn)社區(qū)二組居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舉案齊眉的忠貞格言,她用善良的心性演繹著中國婦女對愛情、親情的詮釋。
人間有愛我是你的“眼”
鄒鳳英出生在一個農(nóng)民家庭,61年前,她不顧家人的反對義無反顧嫁給了失明的戰(zhàn)斗英雄葉世全。葉世全16歲被國民黨拉去當(dāng)了壯丁,部隊起義被編入劉鄧大軍,1950年在活捉5個土匪被首長賞識推薦報考南京軍校。1956年在馬古梁山平息藏亂時,葉世全中彈致使雙目失明,腦部也殘留了彈片。而第二天南京軍校的錄取通知書也送達,此時葉世全卻因雙目失明失去了上學(xué)的機會,一年后,葉世全回到了闊別9年的家鄉(xiāng)。鄒世英就在這個時候闖入了葉世全的生活,她對他既敬佩又同情,萌發(fā)了照顧葉世全一生一世的想法,在遭遇家人反對的情況下,她說不能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她要當(dāng)葉世全的眼睛,義無反顧的嫁給了葉世全。
不離不棄她是家人的“天”
結(jié)婚時,葉世全一貧如洗,在親友的唏噓聲中,淳樸的鄒世英卻堅信只要一心跟著葉世全好好過,日子會越來越好。婚后的生活艱辛、清貧但卻是幸福的,鄒世英用她柔弱的肩膀為丈夫撐起了一片天,無論多忙鄒世英總是先伺候好丈夫穿衣、吃飯、喂藥,面對有時因病情折磨沖她發(fā)脾氣的丈夫,鄒鳳英總是一聲不響,等丈夫平靜后細(xì)心開導(dǎo),緩解丈夫的苦悶。在幾個孩子相繼出生后,鄒世英肩上的擔(dān)子更重了,僅靠丈夫每月40.8元的補助金根本不夠養(yǎng)活一家人。在丈夫的要求下,鄒鳳英每天送他去工地去做些搬石頭、裝土之類的活,自己返回照顧孩子,等孩子睡著了就抽空幫生產(chǎn)隊漚糞。孩子大些了,鄒鳳英就讓丈夫留在家里帶孩子,自己出門干活,即便這樣,每月也只能掙三十斤口糧,不夠家里吃喝。為了生計鄒鳳英就想法在家弄起了面粉加工的營生,每次給糧站交完面,就把剩下的麥麩一炒,再拌上柳樹葉子等野菜吃,丈夫在部隊上落下了嚴(yán)重的胃病,吃飯方面尤其要注意,而幾個孩子也都在長身體,考慮到這些,鄒鳳英盡量讓丈夫和孩子吃上糧飯,自己則偷偷吃野菜度日。
相濡以沫 來世再續(xù)前世“緣”
在歲月的長河中,鄒鳳英攙扶著丈夫的手,不離不棄,相濡以沫,從年少走到了白頭,他們相伴一同走過了金婚。然而常年的勞累,也使鄒鳳英落下了滿身的疾病,心臟病、類風(fēng)濕、腦梗、腦萎縮……一發(fā)病,手腳就發(fā)麻,但是她一直忍著沒去做進一步的檢查,因為她害怕她走了,丈夫沒人照顧。年輕受苦流淚的鄒鳳英,上了年紀(jì)后雙眼變得模糊不清,在兒女的勸說下,鄒鳳英到西安做了白內(nèi)障清除手術(shù),還沒恢復(fù)好就急忙趕回家,盡管她走時已把丈夫托付給鄰居照看,仍是放心不下,害怕別人做飯不合丈夫的口味,害怕丈夫下臺階時摔倒……雖然做了手術(shù),但鄒世英的眼睛還是很模糊,“現(xiàn)在最怕眼睛失明了,那樣的話就沒人照顧他了,我想我多活一天,就能多照顧他一天?!辈簧票磉_的葉世全說妻子對自己的好,他都記在心里,他感謝妻子,對自己和家庭的付出。他希望來生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回妻子的情。也許對鄒鳳英來說,這一句話就會讓她覺得,所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六十年如一日,盡管生活的磨礪壓彎了她的背脊,皺紋爬滿了她的臉頰,早已滿頭白發(fā),但這個對愛情執(zhí)著的女人,始終無怨無悔地守候著自己的愛人,她用她母性般的光輝撐起了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