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李然進入三峽通航管理局。當時,檢修三峽人字閘門主要靠人力來頂升。一扇人字門近900噸重,相當于14節(jié)高鐵車廂,40人輪番上,需耗時一整天。三峽船閘有24個這樣的“巨無霸”,檢修程序幾百道,迫切需要自動頂升系統(tǒng)。
李然主動請纓加入研發(fā)。為了趕工期,他連續(xù)加班22天,每天只睡4小時,狂瘦10多斤。2005年底,他研制出“人字門同步頂升系統(tǒng)”,使原來40人24小時協(xié)同完成的高風險工作,變成只需輕松一摁電鈕,6個人1小時內(nèi)就可完成。配合其他多項創(chuàng)新改革,葛洲壩船閘大修從100天縮短到20天。
李然并未止步,帶領團隊持續(xù)8年對系統(tǒng)進行升級完善。他將三峽船閘上千個零部件的原理、構造、用途爛熟于心,制定出上百套應急檢修預案。李然研發(fā)出針對不同重量、不同結構閘門的6大系列同步升降系統(tǒng),精度大幅提升到0.1毫米。該技術被全國船閘行業(yè)廣泛運用,每年節(jié)省運行維護資金數(shù)千萬元。
2013年,三峽升船機的建設進入關鍵時期。作為世界上技術難度最高、規(guī)模最大、運行條件最復雜的“水上電梯”,其運行維護成為世界難題。
李然帶領團隊實施了上千次大小試驗,歷經(jīng)3年,創(chuàng)造性提出側掃式吃水檢測技術。2016年9月,三峽升船機進入試通航。作為三峽五級船閘的重要補充,升船機將船舶過壩時間由原來的3.5小時縮短為1小時,創(chuàng)造了“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的奇景。